close
標題:

唔該幫忙搵(關於香港歷史)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發問:

今日內答: 自1924年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普及文化的興起) 詳盡d..唔好用晒同一個網頁0既資料.. 最快答又詳細就有分! 更新: 普及文化點解?

最佳解答:

自1924年香港的成長與發展...普及文化的興起: 1904 年,才有第一個中國人在香港從事電影事業,他就是余順豐。7而第一部在香港拍攝的故事片是1909 年由亞細亞影戲公司(圖右)製作《偷燒鴨》,它是一部短片,劇情很簡單:一個瘦小的小偷(由梁少玻飾演)偷一個胖商人(由黃仲文扮演)販賣的燒鴨,被警察(由黎北海扮演)發覺,把小偷捉住。而這部片的導演是梁少坡,他是香港第一位電影導演,也同時是第一位男主角。1973 年美國人賓杰門?布拉斯基創辦了香港首家電影公司「華美影片公司」8并與“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9合作拍成《莊子試妻》,但當此片拍完後布拉斯基把影片帶回美國,因此由香港電影公司製作的第一部電影,只在美國上映而從來沒有在香港面世。在 1922 年,黎民偉建立了香港首家中國人全資擁有的電影公司—「民新」,并於 1924 年生產了香港第一部故事長片《胭脂》,而在 1925 至 1926 年,省港大罷工爆發,長達十六個月之久,并導致了民新電影廠在香港的製作結束,轉移到上海發展,而且使香港一些剛冒起的電影公司倒閉,少數則轉移至廣州。1930 年代,香港的電影隨著黎北海(黎民偉的哥哥)創建「香港電影公司」而開始復甦,而由黎民偉所創7余慕雲:《香港電影掌故》(第一輯),(香港:廣角鏡出版社,1985 年),頁 148由布拉斯基負責拍片資金、設備和技術,黎民偉則負責供應電影劇本、演員、服裝和道具。但在拍攝完《莊子試妻》一片後,華美便告完結,它甚至被視為一有名無實的電影製作公司,因為它既沒有辦公地址,也沒有在香港公映過它的唯一的作品。9黎民偉認為電影不單是娛樂,更是“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工具”。在中國處於列強佔據的情況下,他強調以“電影救國”。故香港電業事業在早期已有一個比娛樂更崇高之理想,為香港電影奠下一良好的發展方向。 上海「民新」與幾間公司合併成「聯華影業公司」并於 1931 年在香港建立分廠及成立電影學校——「聯華演員養成所」培訓了一批著名的粵語片導演如黃岱,而該校的名導師關文清(著名導演)更造就了兩位超級影星:吳楚帆和黃曼梨。另外在三十年代的香港電影有一個特色就是不少港產粵語片皆是重拍或改編自上海的著名國語片,例如:《胭脂淚》改編自《神女》;《南國姊妹花》改自《姊妹花》等。香港在 1933 年前所出產的電影皆是默片。除了有音樂外,通常有解畫人講解。“據說在 1930 年期間,在太平戲院放映《火燒紅蓮寺》時,解畫人便有數名之多,配合動作繪形繪聲,效果不錯。”而在 1932 年,廣州出產第一部局部的有聲粵語片《無敵情魔》;其後亦有第一部全部有粵語對白的粵語片《戰地兩孤女》,這兩部片先後在港上映。在 1932 年末,香港第一間生產有聲電影的「中華製造聲默片有限公司」在香港招股,并於 1935 年,香港電影才完全進入有聲電影之年代。1940 年代,香港「大觀影片公司」美國分廠出品的《華僑之光》是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體電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主事人邵村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革新運動」,他認為若要改善香港電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質素提高,并主張先從劇本著手,才能產生好電影,更羅致了各方各面的技術人員,網絡名符其實的一級演員及一群文字與電影藝術均有專業修養的青年擔任。 例如古龍耕、馮鳳歌等人。「南洋」在這次革新運動下創作出《千金一笑》,《怪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來》等名作。其後,香港陷入戰亂時期,“從 1941 年 12 月日本入侵香港并炸毀了大觀電影廠和其他電影設施,1946 年年初,香港電影業處於完全停頓的狀態。”其實自 1945 年末已有「聯藝」,「華聲」,「聯聲」等電影公司復員,復業,但由於一些主要電影工作者如關文清,吳楚帆,白燕等還在外地,而且一些香港原有的電影製片場地如「南洋片場」,「大觀片場」等受到破壞,已經變成廢墟一片;加上一些製片器材亦缺乏,因此香港電影業直至 1946 年才開始正式復甦。“港土重光後,娛樂事業日趨蓬勃,尤以電影院,觀眾更形擁擠,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滿座。”也有言“1940 年代末到 1960 年代中是粵語影片的盛產期。每年有 200 部粵語片問世,其中不少是粵劇片。”但其實自 1946 年代後除了粵語片外,國語片也同時發展起來,這更是由於在內戰期間上海時局動蕩,國內的著名電影人如張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員則有周旋,嚴俊和白光等紛紛南下。在此時張善琨與李祖永在香港成立了「永華影業公司」(1947-1954)并於 1948 年拍攝《國魂》及《清宮秘史》兩套轟動一時的著名電影。在 1940 年代末還有「大中華」,「長城」,「國泰」等國語電影廠出現,這些電影廠更出產了不少著名電影,如「長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動一時,成為一代名片。踏入 50 年代,被喻為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由於戰後香港社會還未完全復原,加上大量難民湧入,造成不少嚴重社會問題。 “七日鮮” ,因為這些影片一個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時亦有不少嚴肅認真之作,例如「中聯」的《家》(根據巴金的小說改編),「中聯」創業於 1952 年,其創辦人共有二十一位,他們全都是粵語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吳楚帆,張活游,馬師曾,吳回,白燕,黃曼梨等。他們創立「中聯」有一個共同目標:“拋開脫離現實,內容空泛的粵劇片,生產既娛樂大眾又有教育意義的社會意識片。”而在“七日鮮”影片充斥下致使香港粵語片變得低俗,為了改善香港電影這種粗製濫糙之風氣,一批有志向的電影人如:吳楚帆,吳回,秦劍,高魯泉,紅線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發起了一個名為「粵語片清潔運動」(圖右)去提高影片之質素,改善香港電影之發展。粵語片在 50 年代中到 60 年代初產量驚人,而且類型眾多,有戲曲、武俠、喜劇、文藝、倫理等,可謂百花齊放。可是隨著戰後出生的一代逐漸成長,社會日趨繁榮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傳統粵語片己無法滿足他們的口味,故出現了以經紀,白領及工廠女工為題材的都市喜劇、模仿西方間諜片的偵探動作片、全盤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現了陳寶珠,蕭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熱潮。而同時“其實自 1961 年「邵氏」在清水灣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腳,開拓新院線,引進新科技……國語片的製作已非小本濫拍的粵語片所能及。” 《獨臂刀》轟動影壇,國語片在 60 年代中開始大行其道,相反由於市場之轉變,國語片之衝擊,加上 1967 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啟播,電視的普及吸引了一批觀眾,粵語片之產量開始下降。同時當時的導演因粵語片產量下降為了維持發展他拍了許多低成本的粵語色情電影,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導演開始以風月題材作為出發點,拍製了不少情慾電影,色情電影之興起亦成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電影業的一個特色。1971 年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時香港電影仍以國語片為主導,直至 1973 年才再次出現一部新的粵語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許冠文的《鬼馬雙星》到了 1977 年粵語片的產量才超過國語片,故到了 1970年代中粵語片才重新興起。而踏入 70,80 年代的交替期可以說時香港電影發展的一個新里程。一批曾在外國攻讀電影的青年,返港後在電視台取得實際的編導經驗,其後紛紛投身影圈,以西方的拍攝巧創作出不少著名電影,為香港電影製作帶來一次變革,造成所謂「新浪潮」(New Wave)之出現,“這股新力量,這套新觀念,跟香港電影界長久以來的傳統制度和觀念又是那未的不同。他們一旦能夠打入這個圈子,所帶來的新氣象是可以期待的。”這批新進人材亦創作了不少著名電影,如:許鞍華的《瘋劫》,《投奔怒海》,《傾城之戀》,徐克的《蝶變》,嚴浩的《似水流年》,《滾滾紅塵》,方育的《平父子情》,《半邊人》,還有麥當雄,冼杞然,譚家明等人。而部分電影如嚴浩的《似水流年》,徐克的《蝶變》等更被選入二十世紀中文電影一百強,與經典電影《清宮秘史》等齊名。 元素,為香港電影注入當代感性、都會氣息,也為香港電影帶進現代化之局面。“新浪潮帶來了技術革新,題材的多樣化,以及大量對電影技術藝術熱心無比的新人全面投入電影界,香港的商業電影從而獲到更現代化的新面貌。”20時至今日,香港電影陷入低潮,這無疑與創作者的方向有關,他們從市場利益為著眼點,推出一些低俗搞笑電影,使影片變得無主題,無內涵,與 50 年代中那些“七日鮮”電影無分別。 歷史—電影教學電影就如黎民偉先生所言是「移風易俗,輔助教育,改良社會的工具」,亦是歷史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工具,電影往往不斷反映當地的歷史,不同國家的電影也反映出不同國家的歷史及文化,利用電影可以把一些已被遺忘的歷史片段通過影像,聲音的結合重現於學生眼前,再配合課本及老師的講解使學生能更有效掌握課文內容。

其他解答:

2 回复:【电影史话系列】香港电影发展史 萌芽期(1913-1925)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黎民伟原为剧社的主持人,又怎样开始拍起电影来?原来他对电影一向很有兴趣,于是透过罗永祥的介绍,认识了路经香港的布拉斯基,他们商谈合作拍片成功,便由布拉斯基提供拍片所需的设备和基金,利用剧社的布景和演员,以「华美影片公司」的名义制片和发行,拍成了《庄子试妻》一片。 《庄子试妻》改编自当时的粤剧《庄周蝴蝶梦》,取材于其中「扇坟」一段。剧情大意是:「庄子之妻,夫骨未寒,便有了新情人。为了讨好新欢,她不惜扰及死去不久的丈夫的坟墓。而这个新欢实则是庄子扮的,他只是诈死来考验他的妻子对他是否忠贞。」 《庄》片的主角是庄子之妻,由黎民伟反串演出。片中婢女一角由黎民伟的妻子严珊珊饰演。严不仅是香港电影史上第一个电影女演员,还是中国第一个电影女演员。 《庄》片利用阳光露天拍摄,香港实地取景,而片中人物都穿了民初的服装。本片更使用摄影特技,把庄子的鬼魂拍得忽隐忽现,加强戏剧效果。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电影女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惜受到25年6月的大罢工影响,刚萌芽的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 3 回复:【电影史话系列】香港电影发展史 中止期(1925-1929)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 追装展 、罢课,以示抗议。 同年6月,大陆的罢工热潮扩展到香港,香港电车工人及不少学生加入罢工、罢课的行列,而香港政府亦开始加以镇压。 当时香港人口不过六十多万人,但参加罢工的人数已高达廿五万,其中超过廿万更离开了香港到达广州。香港大罢工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一律停止。 受到工潮影响,「大汉」、「两仪」等电影公司被迫结业,「民新」、「光亚」分别迁往上海和广州。原本在香港工作的电影工业者,不少都到广州求发展,其中梁少坡(香港第一部正式电影《偷烧鸭》的主角)便在广州创设了「钻石影片公司」。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夭折,却令广州的电影事业蓬勃一时。 1926年10月罢工结束,但香港电影事业仍然未能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电影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生产过。 不过,大罢工期间,仍有人用「满天红银幕公司」的名义,在香港及广州拍摄了29部新闻纪录短片。这些短片被剪辑成一部大型新闻纪录片,命名为《香港时事画片》,并曾于香港的「九如坊新戏院」(位置约现时上环摩罗街附近)放映。 在这段香港电影业的中止期,唯一正式放映过的港产片是大罢工前出品的《从军梦》,而唯一和电影有关的活动是「香港演员养成所」的成立,导师为香港电影的先躯者黎北海(黎民伟兄长)。 幸而,电影放映业到了1926年6月开始复苏起来。当时的电影院,除了以放映西片为主,亦放映过不少上海影片公司出品的电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26年公映的《薛平贵全集》。该片是第一部在美国摄制、由中国人主演的故事片。 1930年初,黎北海等创办了「香港影片公司」,制作出创业作《左慈戏曹》,香港才陆陆续续再有电影制片公司的成立,香港电影事业才见起色,得以复苏。|||||60年代娛樂方法聽下歌捕魚為樂 60年代既歌手 溫拿五虎 溫拿樂隊(Wynners)的前身Losers樂隊在失敗的嘗試後解體,幾名Losers的成員認為樂隊名稱不祥(失敗者),改名“勝利者”並邀阿B(鍾鎮濤)加盟,成立溫拿樂隊。溫拿樂隊一開始也是以演唱英語歌為主,代表作為《L-O-V-E love》、《Sha La La》。後來以英美流行曲的風格為基礎填上粵語歌詞,唱起粵語歌。《鍾意就鍾意》、《玩嚇啦》等紅遍香江。 許冠傑 許冠傑被譽為香港當代流行歌的鼻祖,他創造的以香港口語演繹法開創了香港本地歌曲的新紀元,對粵語歌的推行所起的作用是決定性的。1974年推出的首張粵語專輯《鬼馬雙星》揭開了香港當代流行樂壇的序幕,1976年“買到要搶”的經典大碟《半斤八兩》標誌香港粵語流行歌的市場正式形成。許冠傑是締造當代香港流行歌的最大功臣,也是這個流行樂壇的第一位天皇巨星。 60年代的經濟發展係點 香港原係南海海濱小漁村。1842年被英國侵佔後﹐迅速發展為英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基地﹐並闢為自由貿易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經濟以轉口貿易為主。50年代後﹐大力發展加工製造業和各種裝配業﹐加工工業和金融業現已為香港重要經濟支柱。60年代發展了以裝配為主的電子工業。70年代房地產業迅速發展。工業部門集中﹐結構單一﹐以輕工業為主﹐多為小型廠﹐並以勞動密集型居多﹐適應能力強﹐現已形成了以紡織﹑製衣﹑電子﹑鐘錶﹑塑料﹑電器等為主的出口加工工業體系﹐產品佔全港出口產品的74%。整個工業發展正處於由勞力密集向技術密集﹑商品優質化的轉變時期。目前﹐香港所產鐘錶﹑成衣﹑蠟燭﹑塑料花﹑手電筒﹑假髮等的出口量居世界第1位。其中紡織﹑製衣和服飾工業(包括手提包和仿造珠寶飾物)以出口額和就業人數計﹐是香港最大的工業部門﹐佔香港產品出口總額的38%﹐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服裝出口地區。重工業主要有普通機械﹑造船﹑修船及建築用鋼鐵和水泥生產﹐但所佔比重很小。香港基礎工業較薄弱﹐工業所需原料和燃料全賴進口。工業原料主要從日本和中國大陸進口﹐加工後的工業產品以海外為市場﹐約90%出口﹐主要銷往美國和西歐等。 20世紀中期以前﹐香港以耕種為生者甚眾﹐農村遍布“新界”和大嶼山島等地區﹐農業以水果﹑蔬菜﹑花卉和禽畜飼養業為主。農田﹑菜地﹑花圃多集中於“新界”元朗周圍地區。但隨工業發展﹐農田被大量佔用﹐耕地已不及全港土地面積的1/10﹐農民和漁民則不及總人口的1%。近年海洋捕撈產量猛增﹐但生豬﹑菜牛﹑雞﹑鴨﹑鵝和塘魚等鮮活產品﹐長期以來主要靠內地和鄰近的廣東省提供。 香港地區島﹑洲眾多﹐海岸曲折綿長﹐總長近800公里﹐其中陡峭石質岩岸約佔70%。位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維多利亞灣﹐港闊水深﹐是足以與美國舊金山﹑巴西里約熱內盧相媲美的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港灣面積59.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約10.9米﹐寬1.6~9.6公里﹐有3個主要入口道﹐吃水12米的巨輪可從東邊鯉魚門自由進出。維多利亞灣內有74個巨輪泊位﹐九龍的葵湧集裝箱碼頭長2650多米﹐設有7個集裝箱船泊位﹐並附設有128公頃貨物裝卸區﹐可供世界最大的6萬噸集裝箱船停泊。香港又是自由港﹐採取自由貿易和自由企業政策。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使香港成為亞洲水運中心。每年有3萬多艘遠洋貨輪和10萬多艘內河船隻進出﹐1991年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1億噸。集裝箱運輸發達﹐是世界最繁忙﹑效率最高的港口之一。 香港是亞洲僅次於日本東京的第2大航空港。位於九龍半島東北部的啟德機場﹐跑道長3390米﹐有32個停機位﹐另有5個貨運停機位﹐可供巨型飛機昇降﹐日夜可通航。平均每5分種就有1架飛機起飛或降落。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香港陸上交通方便。粵港之間陸上交通客貨運輸主要靠廣九鐵路﹐次為文錦渡﹑沙頭角和落馬洲汽車通道。籌建中的廣州─香港─澳門高速公路﹐全長267公里﹐建成後從香港九龍經廣州往澳門﹐只需2個多小時。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建有可通汽車的海底隧道。目前隧道汽車流量﹐日達11萬輛左右。第2條海底隧道也將啟用。香港的城市交通也相當發達﹐地面公共交通﹑架空道路與70年代中期以來陸續興建的3條地鐵線(全長38.6公里)組成了香港完整的立體化城市交通網。 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遠東的航運中心。位於北緯2030﹑東經11420﹐在珠江口外東側﹐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香港港在採用繫船浮筒進行船舶過駁倒載作業﹑集裝箱裝卸和客運方面都有較高水平﹐港口管理先進﹐港口費率在世界上屬於最低的﹐是東南亞地區發展迅速的港口之一。 香港港是自由港。1983年平均每天進出港口的船舶為418艘﹐按早7時至晚21時作業時間計算﹐平均每兩分鐘就有一艘船進出。香港港有海上航線20多條﹐通往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 1000個港口。1983年吞吐量為4334.4萬噸。每年進出港旅客達1000萬人次。 香港港有15個港區﹕香港仔﹑青山(屯門)﹑長洲﹑吉澳﹑流浮山﹑西貢﹑沙頭角﹑深井﹑銀礦灣﹑赤柱(東)﹑赤柱(西)﹑大澳﹑大埔﹑塔門和維多利亞。其中維多利亞港區最大﹐掩護條件良好。港寬1.6~9.6公里﹐面積5200公頃﹐可停泊長305米的大型船。 香港港有 72個遠洋船繫船浮筒。其中 44個可繫泊137~183米長的船舶﹐28個可繫泊長137米以下的船舶。57個為颱風時繫船浮筒。此外﹐還有香港當局和私人的繫船浮筒2000多個。這些浮筒可繫泊待靠碼頭船舶﹐也可進行海上過駁倒載作業。浮筒作業周轉期僅2.7天。 60年代初,香港經理濟本應開始穩定,但香港出現金融危機,銀行發生擠提,有銀行發生倒閉,事件完結後香港又發生工潮,隨後國內又發生文化大革命,67年香港發生血腥暴動,使這十年香港在動盪中渡過。 60年代之前係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60年代可以話係好辛苦 應該無what野係娛樂方法~~相反現在d年青人幸福好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香港介紹ppt 的頭像
    香港介紹ppt

    香港介紹ppt

    香港介紹p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