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香港有咩公園係別具風格?

發問:

如果有請簡單描述這個公園

最佳解答:

香港擁有很多具特色的公園並同時提供動態及靜態康樂設施。 山頂公園 園址戰前曾是港督的山頂別墅,因日久失修兼受戰火損毀,一九四六年別墅拆卸,惟別墅的守衛室及基石獲保存,守衛室更被定為法定古蹟。公園位處扯旗山峰之南坡,接近港島之最高點,可飽覽南區景色。園旁有條小徑名為「同樂徑」,英文名Governor'sWalk,反映此地曾是港督別墅的歷史。 瀑布灣公園 座落港島南區華富村之海濱,與屋村同期,即大約一九七零年落成,因園北有岸崖飛瀑而得名。瀑布之水源部份來自薄扶林水塘,並且很可能是清代「新安八景」其中「鰲洋甘瀑」所指的地方,亦有英國通商及殖民者船隻在此一帶取水補給的記載。今天涓涓細流的瀑布,在未有薄扶林水塘的一個半世紀前,必定更為壯麗。園址可眺望東博寮海峽及南丫島景色,並設有公眾燒烤爐。計劃中的四號幹線伸延段會以近岸跨海橋方式繞過這裏,天然海岸景觀和寧靜環境勢必大大受損,幹線計劃因而備受反對。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 位於筲箕灣和柴灣之間的山上。前身為英軍軍營,英軍撤走後改作公園,於一九八七年作初步開放。園內設多種康樂設施,包括草地及硬地球場、壁球場、網球場、箭藝場、繩網陣、騎術學校、燒烤場、室內運動場、活動室、園藝設施和植物展覽館。原有的舊兵房已改裝成度假村,設有近三百個宿位。 園圃街雀鳥花園 屬中國式庭園建築的主題公園,在旺角球場和東鐵綫路軌之間,佔地約三千平方米。正門設於界限街,另一入口則設於園圃街。花園由前土地發展公司(現市區重建局前身)斥資興建,主要是配合當時亞皆老街/上海街重建計劃(即今朗豪坊)。位於重建範圍內的康樂街,俗稱「雀仔街」,向以售賣鳥類寵物聞名,吸引大批本地愛雀人士及遊客。為保留「雀仔街」的特色和風貌,故決定在園圃街興建這個雀鳥花園,一九九七年三月開幕。花園內除休憩設施外,並設有七十個雀鳥檔位給「雀仔街」的販商繼續經營。 高山道公園 座落土瓜灣高山道的一個廢置石礦坑內,一九八二年啟用。內設足球及網球場和遊樂場。園內的的高山劇場曾是本港唯一的半露天劇場,一九八三年啟用,惟因使用率和用家的評價均欠佳,已於一九九六年十月改裝成全室內空調劇院。政府已表示有意再改裝高山劇場,成為本港粵劇之重點表演場地。 世運公園 一九六四年東京奧林匹克世界運動會的聖火首次途經香港啟德機場,為隆重其事,政府將進入機場客運大樓的道路定名世運道,並將對開九龍城迴旋處中間的休憩地命名世運公園。七十年代,為紓緩東西九龍及機場的交通,和配合即將啟用的海底隧道,興建了貫穿世運公園、打通太子道、界限街、亞皆老街和馬頭涌道的天橋系統。現在除了名字外,園內不見有任何奧運標誌的痕跡,惟圓形花圃和台階可能隱含五環的概念。未興建天橋系統時曾建有中式涼亭及三個大門口,及後才建有行人隧道連接鄰近街道 宋王臺公園 有稱「香港歷史最早的公園」。南宋末年(公元一二七六至七九年),京師臨安(杭州)陷落後,端宗趙昰及弟末帝趙昺逃避南犯元兵,南逃路經九龍官富司並建立過行宮,相傳附近一座三十多米高的臨海小山就是二帝曾藏身過的地方。後人遂稱此山作宋王臺或聖山。清嘉慶年間,宋王臺曾予重修,並在山頂巨巖重刻銘文。日佔期間,日軍需石材來擴建啟德機場,加上以宋王臺山阻擋新跑道,竟剷平小山,納入機場範圍,只遺棄留有「宋王臺」大字的殘餘大石於一旁。重光後,香港政府才將原有石刻修整,移置聖山遺址以西一百米的現址,建為宋王臺公園,一九六零年開幕,並鑴文詳說根由,以供憑弔。近年完成的啟德規劃檢討建議將宋王臺重置回原有位置。 海心公園 六、七十年代的填海工程將土瓜灣和近岸的海心島(又名土瓜灣島)連接起來,在新填地及原有小島上設立了海心公園。一九七二年啟用的海心公園,保存了海心島的自然石景地貌,包括著名的魚尾石,並築有海濱亭台走廊。體育設施有足球場。 賽西湖公園 位於北角半山的寶馬山道,本來是七姊妹水塘(又名賽西湖,現為私人屋苑)之北岸。公園於八十年代中期落成,園內保留了舊水塘的水閘,還有遊樂設施及步行徑。 香港特色公園

免費註冊體驗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其他解答:
arrow
arrow

    香港介紹pp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